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以下简称青年美展)将于9月13日至11月23日在刘海粟美术馆启幕。本届展览以“机·智”为主题——“机”寓意人工智能(AI)的澎湃浪潮,“智”象征人类独有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旨在探索人机共生时代艺术的新可能。除刘海粟美术馆本馆展厅外,此次展览首次增设C·PARK海粟文化广场D栋及中庭广场区域,以更广阔的空间容纳时代青年艺术才思的奔涌。
刘海粟美术馆
4000余件作品,解读科技与艺术
本届大展主题直指当下最前沿的科技与人文议题。总策展人、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林明杰阐释:“在以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探索人类艺术创造力、想象力和应对能力的各种可能性。艺术未来会怎样?人机关系将走向何方?且看青年艺术家和所有热爱艺术的青年一代如何用他们的思考和创作,来揭示艺术在智能时代的新方向与新价值。”
展览共计征集海内外青年艺术家4060件/组精彩佳作,投稿数量创下刘海粟美术馆新馆恢复举办该品牌大展以来的历史新高,类型在传统的平面绘画、雕塑装置之外,还囊括新媒体影像、实验摄影、艺术设计、数字艺术、潮流艺术、跨媒介装置等新兴艺术类别。所有参展艺术家出生日期均在1980年1月1日之后,是真正成长于信息时代、浸润于科技环境中的一代。目前,经过由策展人、学术主持、专家评委、艺术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多轮严格评审,入围展览作品约400件。
展览发布会现场
四大创新亮点,构建开放生态
在往届大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届大展推出四大新举,构建更开放、互动、可持续的青年艺术生态。
展览将首次携手申通地铁,打造上海4号线艺术环线专列,将艺术展览空间延伸至城市公共交通的毛细血管中。优秀入展作品将以高清复制品或数字化呈现的形式,登陆4号线地铁环线多个核心站点,成为市民日常通勤中的“艺术显眼包”,吸引人们走进展厅,感受青年艺术的蓬勃朝气与思想锋芒,让艺术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脉搏。
展览还首次策划“YoungV短视频计划”,邀请分策展人和参展青年艺术家拿起手机或专业设备,真实记录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幕后细节、工作室环境、生活状态、灵感来源以及面对挑战的心路轨迹,带观众沉浸式地捕捉艺术家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与坚韧不拔的创作精神。
C·PARK海粟文化广场
小宇宙APP作为“首席播客媒体支持”首度与上海青年美展联手,在C·PARK海粟文化广场中庭设置了一个兼具专业性与开放性的“上海青年美展×小宇宙”主题录音棚,邀请文化艺术界的嘉宾“现场营业”,分享独到的艺术见解、收藏心得、行业观察。现场还特设“开麦席”,让广大艺术爱好者也能分享观展体验、艺术感悟或疑问。录制的精彩对谈将同步上线小宇宙播客平台,与线上观众共享。
在评选机制上,展览邀请艺术家丁乙、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青年艺术家石至莹、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视觉艺术家胡介鸣和上海美协副主席丁设担任专家评审团,从投稿作品中遴选出近400件作品展出。展览开幕后还将开展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大众投票”的模式,既保证学术高度,又增强公众参与感,让艺术评价体系更加立体多元。
15位青年策展人,碰撞多元火花
在策展模式上,展览还首次邀请15位来自社会各界、不同年龄层的青年策展人,不仅参与前期策划,更将“站上展览中央舞台”,在展览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为展览注入鲜活、多元的青年视角与创新能量。首次以策展人身份参与青年美展的艺术家李政钟表示:“一下子面对成千上万的作品,我要一件件去看,同时去思考哪件适合在展厅里呈现,哪件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去发声。15位青年策展人每位都有自己擅长和侧重的领域,会让这场展览变得非常多元。这个经历对我来说,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荣耀。”
策展人介绍
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发轫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至今已走过45载历程,不仅是上海本土重要的文化艺术IP,更是见证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孕育艺术人才的摇篮。本届展览是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点项目之一,又是刘海粟美术馆建馆30周年系列展的扛鼎之作。这场聚焦青年力量、回应时代命题的艺术嘉年华维度配资,将为金秋的申城带来一场不可错过的思想与视觉盛宴。
金谷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